湖外淮河边,暗香独自涌。已将隋唐炀帝醉,更况清乾隆。无意苦争宠,一任群香妒。千古风流碾作尘,只有酒如故。
————《卜算子 渔沟酒》
一、骄傲的历史
淮阴区北境之地古镇—渔沟,位于淮阴区西北部,离淮安市城区20公里。渔沟镇历史悠久,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,因多沟多水,为渔翁汇集之地而得名。
在历史的烟尘里,渔沟古镇,扮演着其不可磨灭的重要角色。多少南下苏杭的达官显贵在渔沟驻足休整;又有多少北上京都的商贾巨富在渔沟一掷千金。历史上,隋炀帝和乾隆皇帝更是和渔沟酒结下了不解之缘!
渔沟酒,在这样一幅亦文亦商,亦嚣亦静,亦庄亦谐的历史画卷中,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采。
“豪客只知二锅头,不知可晓渔沟酒。鱼虾鸡头菱角藕,人到渔沟不想走。”乾隆皇帝六次南巡,三次驻跸渔沟骡马街驿馆,乾隆十六年(1751)首次下江南时,二月初七住渔沟驿站,品尝渔沟酒时脱口而出作出了这顺口溜。看似质朴明白的句子,细细咀嚼起来却耐人寻味,生动且悠远,似乎当年的酒香随风飘来,于是,微微醉意袭上心头,人也飘飘欲仙起来。
清康熙《清河县志》载:“渔沟酿酒之盛,是由糟坊八家,是邑乃至淮阳乡镇之首。”记载中的这八大鼎鼎大名的糟坊,就分布在中市街、文昌街和骡马街两侧。八大糟坊之首:“义和糟坊”酿出的酒甜美甘冽、窖香诱人,响于大江南北,“义和泉水酿美酒,百年义和一枝秀”就是对其的赞美。如今,玉泉井糟坊、协和坊、梅花井、八角琉璃井,还有迹可寻,成为了历史留给渔沟的重要文化遗产。
乾隆初年,陕西有洪洞县酿酒师李师傅路经渔沟,见这里盛产豆麦高粱,玉泉井水清冽甘甜,便落户于此,创办了协和糟坊。他身怀山西酿酒工艺的绝技,参照本地酿酒方法的长处,巧妙地融二者精华于一炉,酿造出了复兴当时,泽被今日的大曲酒-渔沟大曲。渔沟大曲酒品质优良,浓香味醇,风格独特,畅销大江南北。宣统二年,渔沟大曲在南洋劝业会上,被评为名酒之一。
二、精湛的工艺
渔沟酒用传统的“五粮工艺” (五粮为:高粱、大米、小麦、玉米、糯米)。与众不同的“包包曲”作为糖化发酵剂,“包包曲”比一般的平板曲更有利于酯化,生香和香味物质的积累。对酒产生的陈味具有独到功用。保证了好酒的品质。
三、完美的品质
渔沟酒所用的五粮,淀粉含量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。严格按照不传之秘方配制,完美糅合五粮各种香味,形成了渔沟酒的味觉层次全面而独特的风味。渔沟酒所用的原辅材料优质,采用先进的质量分析检测仪。严格的等级分级、存储、陈酿、勾兑、确保了渔沟酒的完美品质。
现在的淮安市渔沟酒厂一家生产优质基酒、调味酒、瓶装酒的白酒企业,位于千年古镇—淮安市渔沟镇。厂区占地40亩,建筑面积1万8千平方米,有88个发酵池,安装有两套自动化灌装生产线,先进的电脑检测分析仪,可按市场和客户要求设计适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感的产品。
渔沟酒厂已造就了一批生产技艺过硬的生产队伍,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。渔沟白酒品牌2014年获得“江苏省著名商标”,是淮安市“老字号”品牌。现在已经拥有渔沟窖藏、大清口、百年渔沟酒等系列16个品种。年生产白酒一千余吨,市场销售数千万元。
渔沟白酒传承千年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,结合现代酿酒科学技术,以继承和发展传统酿酒工艺为宗旨,推出以五粮酿造的浓香型系列品牌白酒,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,现在除本地市场销售以为,还远销大江南北,长城内外。